[TOC]
动手学深度学习 task2
梯度消失、梯度爆炸
机器翻译及相关技术
机器翻译(MT):将一段文本从一种语言自动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用神经网络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称为神经机器翻译(NMT)。 主要特征:输出是单词序列而不是单个单词。 输出序列的长度可能与源序列的长度不同。
数据预处理过程
对于一般的数据预处理过程,首先要保证编码方式的正确。然后需要转换大小写,这里没有许多多余的处理操作。
载入数据集
1 | def pad(line, max_len, padding_token): |
这个pad 函数的作用在于保持每个句子的长度是一样的,如果是大于的话,那么就进行阶段,否则进行相应的补足。
1 | def build_array(lines, vocab, max_len, is_source): |
注意这里关于有效长度的计算,也就是计算非补足的长度。
Encoder-Decoder
其结构是如此表示的,即所有的可能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显现出来
因为本身的RNN的网络结构不能保持具体的翻译过程中长度的变化,那么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使用了这样一种方式,即首先对输入进行了编码,然后进行解码后输出。
Sequence to Sequence 模型
这里进行了相应的embedding,是将相应的输入转换为词向量来作为相应的输入。词向量的长度是相同的维度。
训练模型和测试模型
1 | def train_ch7(model, data_iter, lr, num_epochs, device): # Saved in d2l |
1 | def translate_ch7(model, src_sentence, src_vocab, tgt_vocab, max_len, device): |
注意力机制
Attention 是一种通用的带权池化方法,输入由两部分构成:询问(query)和键值对(key-value pairs)。$𝐤_𝑖∈ℝ^{𝑑_𝑘}, 𝐯_𝑖∈ℝ^{𝑑_𝑣}$. Query $𝐪∈ℝ^{𝑑_𝑞}$ , attention layer得到输出与value的维度一致 $𝐨∈ℝ^{𝑑_𝑣}$. 对于一个query来说,attention layer 会与每一个key计算注意力分数并进行权重的归一化,输出的向量$o$则是value的加权求和,而每个key计算的权重与value一一对应。
为了计算输出,我们首先假设有一个函数$\alpha$ 用于计算query和key的相似性,然后可以计算所有的 attention scores $a_1, \ldots, a_n$ by
我们使用softmax
函数 获得注意力权重:
最终的输出就是value的加权求和:
softmax 屏蔽
1 | def masked_softmax(X, valid_length): |
这里的mask 的作用和上一节中实际上是一样的,由于每一句的长度是不同的,但是在进行训练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每一句所展现出来的维度是相同的,故而对于缺少的,会进行相应的padding ,但是补足的部分不应该纳入softmax
的计算当中。
维度
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进行应用的时候,维度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点,这里主要进行一下说明。
一般来说,输入的维度一般都包括了这样几个方面,batch_size ,步长,输入维度。对于语言而言,其本身的网络,不仅包括了原来的小批量训练时候的batch_size 和 本来一个语句的维度,同时还有一个时间维度。
例如在进行相应的mask的时候,可以参见上面的代码中所给出的注释的含义。
高维矩阵相乘
1 | torch.bmm(torch.ones((2,1,3), dtype = torch.float), torch.ones((2,3,2), dtype = torch.float)) #两个矩阵乘法 |
torch.bmm
是矩阵的乘法,对于高维矩阵,比如上面的代码所展示的那样,得到的shape = (2,1,2)
两个数组尺寸要求:
- “2维以上“的尺寸必须完全对应相等;
- “2维“具有实际意义的单位,只要满足矩阵相乘的尺寸规律即可。
点积注意力
The dot product 假设query和keys有相同的维度, 即 $\forall i, 𝐪,𝐤_𝑖 ∈ ℝ_𝑑 $. 通过计算query和key转置的乘积来计算attention score,通常还会除去 $\sqrt{d}$ 减少计算出来的score对维度𝑑的依赖性,如下
假设 $ 𝐐∈ℝ^{𝑚×𝑑}$ 有 $m$ 个query,$𝐊∈ℝ^{𝑛×𝑑}$ 有 $n$ 个keys. 我们可以通过矩阵运算的方式计算所有 $mn$ 个score:
现在让我们实现这个层,它支持一批查询和键值对。此外,它支持作为正则化随机删除一些注意力权重.
多层感知机注意力
在多层感知器中,我们首先将 query and keys 投影到 $ℝ^ℎ$ .为了更具体,我们将可以学习的参数做如下映射
$𝐖_𝑘∈ℝ^{ℎ×𝑑_𝑘}$ , $𝐖_𝑞∈ℝ^{ℎ×𝑑_𝑞}$ , and $𝐯∈ℝ^h$ . 将score函数定义
.
然后将key 和 value 在特征的维度上合并(concatenate),然后送至 a single hidden layer perceptron 这层中 hidden layer 为 ℎ and 输出的size为 1 .隐层激活函数为tanh,无偏置.
引入注意力机制的Seq2seq模型
将注意机制添加到sequence to sequence 模型中,以显式地使用权重聚合states。下图展示encoding 和decoding的模型结构,在时间步为t的时候。此刻attention layer保存着encodering看到的所有信息——即encoding的每一步输出。在decoding阶段,解码器的$t$时刻的隐藏状态被当作query,encoder的每个时间步的hidden states作为key和value进行attention聚合. Attetion model的输出当作成上下文信息context vector,并与解码器输入$D_t$拼接起来一起送到解码器:
下图展示了seq2seq机制的所有层的关系,下面展示了encoder和decoder的layer结构
Transformer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主流的神经网络架构如卷积神经网络(CNNs)和循环神经网络(RNNs)。让我们进行一些回顾:
- CNNs 易于并行化,却不适合捕捉变长序列内的依赖关系。
- RNNs 适合捕捉长距离变长序列的依赖,但是却难以实现并行化处理序列。
为了整合CNN和RNN的优势,[Vaswani et al., 2017] 创新性地使用注意力机制设计了Transformer模型。该模型利用attention机制实现了并行化捕捉序列依赖,并且同时处理序列的每个位置的tokens,上述优势使得Transformer模型在性能优异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训练时间。
图10.3.1展示了Transformer模型的架构,与seq2seq模型相似,Transformer同样基于编码器-解码器架构,其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 Transformer blocks:将seq2seq模型重的循环网络替换为了Transformer Blocks,该模块包含一个多头注意力层(Multi-head Attention Layers)以及两个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s(FFN)。对于解码器来说,另一个多头注意力层被用于接受编码器的隐藏状态。
- Add and norm:多头注意力层和前馈网络的输出被送到两个“add and norm”层进行处理,该层包含残差结构以及层归一化。
- Position encoding:由于自注意力层并没有区分元素的顺序,所以一个位置编码层被用于向序列元素里添加位置信息。
多头注意力层
在我们讨论多头注意力层之前,先来迅速理解以下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的结构。自注意力模型是一个正规的注意力模型,序列的每一个元素对应的key,value,query是完全一致的。如图10.3.2 自注意力输出了一个与输入长度相同的表征序列,与循环神经网络相比,自注意力对每个元素输出的计算是并行的,所以我们可以高效的实现这个模块。
多头注意力层包含$h$个并行的自注意力层,每一个这种层被成为一个head。对每个头来说,在进行注意力计算之前,我们会将query、key和value用三个现行层进行映射,这$h$个注意力头的输出将会被拼接之后输入最后一个线性层进行整合。
假设query,key和value的维度分别是$d_q$、$d_k$和$d_v$。那么对于每一个头$i=1,\ldots,h$,我们可以训练相应的模型权重$W_q^{(i)} \in \mathbb{R}^{p_q\times d_q}$、$W_k^{(i)} \in \mathbb{R}^{p_k\times d_k}$和$W_v^{(i)} \in \mathbb{R}^{p_v\times d_v}$,以得到每个头的输出:
这里的attention可以是任意的attention function,比如前一节介绍的dot-product attention以及MLP attention。之后我们将所有head对应的输出拼接起来,送入最后一个线性层进行整合,这个层的权重可以表示为$W_o\in \mathbb{R}^{d_0 \times hp_v}$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实现多头注意力了,假设我们有h个头,隐藏层权重 $hidden_size = p_q = p_k = p_v$ 与query,key,value的维度一致。除此之外,因为多头注意力层保持输入与输出张量的维度不变,所以输出feature的维度也设置为 $d_0 = hidden_size$。
1 | class MultiHeadAttention(nn.Module): |
关于其中实现的代码,首先要注意其维度上的变化,对于query , key 和 value ,其本身在维度上都是(batch_size , seq_len , dim ),这和之前的是相同的,然后利用transpose 会将最后一维变成两维,倒数第二维是head_nums,然后再进行变换,具体可参见如下代码:
1 | def transpose_qkv(X, num_heads): |
关于np.tile
函数:官方文档为
Construct an array by repeating A the number of times given by reps.
If reps has length d
, the result will have dimension of max(d, A.ndim)
.
If A.ndim < d
, A is promoted to be d-dimensional by prepending new axes. So a shape (3,) array is promoted to (1, 3) for 2-D replication, or shape (1, 1, 3) for 3-D replication. If this is not the desired behavior, promote A to d-dimensions manually before calling this function.
If A.ndim > d
, reps is promoted to A.ndim by pre-pending 1’s to it. Thus for an A of shape (2, 3, 4, 5), a reps of (2, 2) is treated as (1, 1, 2, 2).
注意维度的调换
最后的output 的 shape : (batch_size,seq_len,hide_size * head_nums)
基于位置的前馈网络
其效果主要用于变换维度,实际上就等同于一个$1 \times 1$的卷积层
Add and Norm
除了上面两个模块之外,Transformer还有一个重要的相加归一化层,它可以平滑地整合输入和其他层的输出,因此我们在每个多头注意力层和FFN层后面都添加一个含残差连接的Layer Norm层。这里 Layer Norm 与7.5小节的Batch Norm很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Batch Norm是对于batch size这个维度进行计算均值和方差的,而Layer Norm则是对最后一维进行计算。层归一化可以防止层内的数值变化过大,从而有利于加快训练速度并且提高泛化性能。 (ref)
与循环神经网络不同,无论是多头注意力网络还是前馈神经网络都是独立地对每个位置的元素进行更新,这种特性帮助我们实现了高效的并行,却丢失了重要的序列顺序的信息。为了更好的捕捉序列信息,Transformer模型引入了位置编码去保持输入序列元素的位置。
假设输入序列的嵌入表示 $X\in \mathbb{R}^{l\times d}$, 序列长度为$l$嵌入向量维度为$d$,则其位置编码为$P \in \mathbb{R}^{l\times d}$ ,输出的向量就是二者相加 $X + P$。
位置编码
位置编码是一个二维的矩阵,i对应着序列中的顺序,j对应其embedding vector内部的维度索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等式计算位置编码:
对于transformer而言,本身没有包含位置的性质。
1 | if self.training: |
在这里,要理解一下,对于训练和预测,其输入是不同的,在训练过程中,会直接输入整个targets的所有tokens,那么这个时候为了保证其不看到后面的结果来进行loss的训练,需要设定当前的valid_length
,相当于只看到了seq_len+1 这一个tokens为止。
卷积神经网络基础
输入维度:
对于卷积神经网络来说,一般的输入X和中间的隐藏层,都具有4个维度,其分别是:
(batch_size, channels,length,width)
对于其他部分,应该就比较好理解。
LeNet
LeNet是一个最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
使用全连接层的局限性:
- 图像在同一列邻近的像素在这个向量中可能相距较远。它们构成的模式可能难以被模型识别。
- 对于大尺寸的输入图像,使用全连接层容易导致模型过大。
使用卷积层的优势:
- 卷积层保留输入形状。
- 卷积层通过滑动窗口将同一卷积核与不同位置的输入重复计算,从而避免参数尺寸过大。
卷积神经网络进阶
主要介绍了几个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
AlexNet
首次证明了学习到的特征可以超越⼿⼯设计的特征,从而⼀举打破计算机视觉研究的前状。
特征:
- 8层变换,其中有5层卷积和2层全连接隐藏层,以及1个全连接输出层。
- 将sigmoid激活函数改成了更加简单的ReLU激活函数。
- 用Dropout来控制全连接层的模型复杂度。
- 引入数据增强,如翻转、裁剪和颜色变化,从而进一步扩大数据集来缓解过拟合。
使用重复元素的网络(VGG)
VGG:通过重复使⽤简单的基础块来构建深度模型。
Block:数个相同的填充为1、窗口形状为
的卷积层,接上一个步幅为2、窗口形状为的最大池化层。
卷积层保持输入的高和宽不变,而池化层则对其减半。
网络中的网络(NiN)
LeNet、AlexNet和VGG:先以由卷积层构成的模块充分抽取 空间特征,再以由全连接层构成的模块来输出分类结果。
NiN:串联多个由卷积层和“全连接”层构成的小⽹络来构建⼀个深层⽹络。
⽤了输出通道数等于标签类别数的NiN块,然后使⽤全局平均池化层对每个通道中所有元素求平均并直接⽤于分类。
GoogLeNet
- 由Inception基础块组成。
- Inception块相当于⼀个有4条线路的⼦⽹络。它通过不同窗口形状的卷积层和最⼤池化层来并⾏抽取信息,并使⽤1×1卷积层减少通道数从而降低模型复杂度。
- 可以⾃定义的超参数是每个层的输出通道数,我们以此来控制模型复杂度。